找到相关内容82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空法师佛教教育思想初探

    错误的思想、见解及行为,以经文作为日常生活的标竿。念《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在面前教导我们,经里的一切教训都要确实做到,读经才有真正的益处。法师曾在演讲中开示:每天早上念无量寿经第六(四十八愿),与阿弥陀佛发同样的愿,晚上念三十二品至三十七;反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是否遵守佛的教导。如此就能心、愿、解、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以下举几个例子,说明法师教导我们,如何将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张有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4445940.html
  • 龙树以后的大乘经典

    先驱。  本经在我国,有菩提流支译的“解深密经”五卷,玄奘译的“解深密经”五卷,以及求那跋陀罗所译第七第八两。近代在梵文及西藏方面,则未发现。本经最早出现的是第二至第五,加入第六后全经应该已完成,但在后来又加上了第一序品及第七第八的两,便是现在的解深密经了。  本经是一部论书性质的圣典,它的特色虽有很多,但其主要的,则有如下的三点:  一、阿赖耶识的思想:在龙树,尚未有第七识的观念,其后,...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1751542.html
  • 报四重恩与和谐社会建设

    坛经·第六》末句云:“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今天,《六祖坛经》由中文版、英译本,扩印到多民族文版、多种外语版本,成为全球性的佛门内外各界人士普遍喜爱的文化精品;毫无疑问,《六祖坛经》开示...四种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作出生动的阐述,“报四重恩”因而成了一道佛旨。  六祖慧能毕生都在力行“报四重恩”这道佛旨,从《六祖坛经.行由》,得知六祖的行踪以及身世的由来,他虽出身贫寒,...

    易行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1063862.html
  • 阿毗达摩俱舍论

    随眠即根本烦恼的体性及其诸门分别,次说漏等烦恼异门,后说烦恼的断灭。第六,分别道及贤圣(补特伽罗),相当于灭谛,有七十九颂。先说圣道的体性,圣道所证的四谛等,次约人(即补特伽罗)说圣道的加行,位次,...有部学说"以四谛为纲"的传统精神。全论分为八,开头两总论。第一,分别界,说四谛法的自体,有四十八颂。其中除去带有序分性质的三个颂而外,全颂总标有无漏法后,即以蕴、处、界三类范畴统摄诸法,详解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75069164.html
  • 外器世界最终必定会毁灭

    外在器世界确实是无常的。有一个道友跟我说,他在学《如意宝藏论》时,第六专门讲器世界的毁灭,那时他生起了很强的无常观,看着对面的山就觉得:“整个器世界都是无常的,这座山虽然看起来非常壮观,但到...下面的问题在第三中有叙述。) 具体而言,第一个太阳出现时,烧尽一切树木园林[4];第二个太阳出现,使得一切溪流池沼无余干涸(包括喇荣沟里,觉姆洗衣服的潺潺小河,也全部化为乌有)[5];第三个...

    索达吉堪布

    |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1/08424794421.html
  • 显密异同——根据荣森班智达的观点

    所以看到的世界,就是一种颠倒的幻觉,后来通过修法以后,就会慢慢体悟到诸法是佛的坛城。 《定解宝灯论》第六讲得非常清楚,所有的藏密也认为,诸法是佛的坛城。在具体推理的时候,宁玛巴更是有一些独到的... 假如你们想详细地了解,就要看《定解宝灯论》的第六,以及麦彭仁波切的《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里面说得比较清楚。 简单地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不是佛的境界,不是物质的绝对真相,而只能说是相对的...

    慈诚罗珠

    |显宗|密宗|比较|相同点|不同点|荣森班智达|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3/07561236318.html
  • 《十二门论》中的因果观

    无相而相,有无无相,故以为门。”第六“推有相无相,为在一法,为在异法。不一不异,以之为门。”在三论宗以中观为本的观点之下,<十二门论>所观为心行观,主要在讨论境智;而其所论为文字观。在第五主要就心行观讨论有相与无相的问题,而在第六中则主要就思维的“想相”与文字的“言相”加以辨析,然后予以破斥,以明一切法空。首先,从相由心生、因中先有果的俗谛而言,龙树论说:“有相事中相不相”,理由是“一者先有相...

    孙长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146105.html
  • 建构以四圣谛为纲领的佛法知识体系

    )、一来果(断尽修惑第六的解脱道)、不还向(断欲界修惑的前九的无间道)、不还果(断尽修惑第六的解脱道),及阿罗汉向(断尽色界初禅天第一到有顶地的第九的无间道)。断尽见道与修道的惑,即达到无学...与化地部则主张顿现观。   修道位是再修习「见道位」所证知的四谛之理,并须断三界九地的八十一品修惑,每一地的修惑分九品断之。八十一品修惑是依烦恼强弱而分,而断修惑的次第是从欲界的上上品开始,经上中、...

    释见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2962069.html
  • 月称及其《入中论》

    其中的第六,而且这一也没有译完,只译到第165偈,成为未完之作。此外,他还根据校对过的藏译本尝试着把第六还原为梵文。经过普山博士这些研究成果的公开,逐渐引起欧洲佛教学者对研究《入中论》的兴趣。然而...25章“观涅槃”的注释中,主张以二谛思想来解释“空”才能体现龙树的本意,而对唯识学派的三性说加以一一的评破。在清辨看来,龙树中观学说的基本观点就是为了说明我们凡俗的世俗谛是缘起无自性,空不可得的存在...

    李学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1581347.html
  • 弥陀本愿威神力(四十八愿) 浅注

    法。   云栖大师说,“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佛说大乘无量寿莊严清净平等觉経》   发大誓愿第六;(第六)   第六是本経的核心法要。是阿弥陀佛的悲愿一乘。本贯穿了...而契佛道。三十二相是佛随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经云;“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   《 往生正因》云;“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85885659.html